🥤放置24小时后,有些饮料的菌落总数已经超过最高安全限量值。
吴晓蒙分析说,饮料在包装未开封前属于密封状态,开盖和饮用后很容易接触到嘴里或者空气中的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。在后续存放过程中,只要有合适的外界条件(温度和湿度)和适当的养分,这些微生物就会迅速繁殖。虽然预包装饮品开盖后在室温下放置2个小时后再饮用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,但不建议大家这样做,如果大量摄入,可能会带来危害。而一些鲜榨果汁、现做奶茶类饮料以及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饮料,建议要一次性喝完。
纯茶、含奶饮料更易变质
很多人认为含糖越多、口味越甜的饮料,微生物生长得越好,开盖后更易变质。但事实上,一些看似很安全的无糖茶饮(糖含量0.3至0.5克/100毫升,按照我国规定可以标为无糖),开盖后仍被发现微生物增长速度迅猛。相关试验显示,纯茶、含奶饮料微生物繁殖速度最快。
试验结果显示
🥤矿泉水开盖后细菌繁衍速度也不低,在室温放置第3天,其总细菌和酵母可以达到每毫升10000菌落数。
🥤微生物增长最慢的是可乐和气泡水。试验显示,可乐(含糖量10.9克/100毫升,pH值2.4)开封后14天后室温放置期间,无论细菌、霉菌、酵母都始终最少,气泡水(含糖量4.9至10克/100毫升,pH值3.4至3.5)的微生物增长略高于可乐。
吴晓蒙解释说,开盖后饮料中微生物增长速度受产品pH值影响较大。多数细菌偏爱pH值在5.5至7的环境,而纯茶饮料的pH值恰好就在这个范围内。 但是,pH值低的饮料也不是绝对安全。研究发现,某些饮料中的其他成分,如维生素、钙、糖和蛋白质,也能让细菌在低pH值条件下较快生长。
对嘴喝饮料微生物污染概率更高
不同饮用方式给饮料带来的微生物污染风险也不同。测试发现,直接对嘴喝的饮料,51%的样本被检出瓶中剩余饮料里有微生物生长,主要是口腔微生物群(比如链球菌和葡萄球菌);而倒出来喝的饮料,只有18%的样本被检出剩余饮料中有微生物生长,主要是环境微生物,比如霉菌。
试验中,大部分对嘴直接饮用后的剩余饮料中都发现了白色念珠菌,而在对嘴直接饮用的加奶红茶、加奶咖啡、混合茶、矿泉水、乌龙茶和加果汁的苏打水中,还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产毒毒株,以及蜡样芽孢杆菌的产毒菌株。
吴晓蒙介绍说,白色念珠菌是一种“机会性致病真菌”,正常情况下不会导致感染,但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,白色念珠菌可能侵入血液或器官,导致感染;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分泌多种肠毒素,这些毒素可以引发急性胃肠炎、呕吐和腹泻等症状;蜡状芽孢杆菌可以分泌一种呕吐毒素和多种肠毒素,引发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
此外,试验还发现用嘴接触瓶口的方式造成的饮料被污染程度也有差别,相比于用嘴含住整个瓶口, 只用嘴接触一半瓶口的喝法,污染到瓶里的细菌相对较少。
总之,开瓶后饮用的各种饮料,包括矿泉水,即使瓶盖拧得再紧,在室温25℃下放置,饮料中的微生物都会猛烈繁殖。而在4℃的冰箱贮藏虽然相对安全,但也不是没有例外。
春节一过
家里那些开瓶后还没喝完
且已经放置较久的饮料
还是尽早和它们说再见吧
★
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
责编:张 括 张文佳
编审:崔 烁
审核:赵 强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